发布日期:2024-07-22 11:15 点击次数:85
陆丰正字戏是“南戏遗响”e配资开户,被中外戏剧界专家、学者誉称为“中国戏曲活化石”,传承至今已有900年历史。
2006年6月,正字戏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年,正字戏进京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展演载誉归来。
彼时,风光无限的陆丰正字戏,却面临传承与发展的多重问题:正字戏演员年龄老化、青黄不接,新剧创作能力不强,剧团运营艰难……
2007年8月21日至22日,广东省委宣传部在陆丰召开“全省稀有剧种传承保护工作座谈会”,启动了全省稀有剧种传承保护工作。2008年开始,在省、市、县宣传文化部门的支持下,陆丰正字戏确立了“培养新生艺术力量,夯实传承发展基础”的思路,以老带新加快传承培养、与时俱进创作精品剧目。
16年过去了,陆丰正字戏活态传承已取得显著成效。剧团内老中青三代演员传承有序,聚焦乡村振兴、讴歌新时代的新戏大放异彩,陆丰正字戏传承呈现一派勃勃生机。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郭杨阳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传承
老中青共谱非遗传承新乐章
赖晓媛今年23岁,2015年进入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工作。不久前,在《妈祖》中出演的阿香一角令人印象深刻,“我们第三场的表演中有一个选段是上山采紫荆草。在采药过程中需要有一个林默娘、阿香、洪毅三个人同台的戏,需要搭身体、齐腿、控腿、吊下腿等多种动作,这些动作需要我们三个人不断地练习和磨合,才能产生默契。”凭借在学校练就的基本功,以及日复一日的练习,赖晓媛很好地完成了这段戏份,正字戏《妈祖》的演出广受好评。
在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赖晓媛的舞台表演经验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她告诉记者:“我们很多师兄师姐都很厉害,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比如我们师姐钟晓琳,以《妈祖》第三场采药那个戏为例,我们对戏过程中师姐就会问我‘有没有’,我回答‘没有’之后,这个时候要面向观众进行一个眼神的交流。师姐每次的眼神表达都恰到好处,情绪也比较饱满。在表演结束后,我也一直在想这个点,通过思考提高自己。”
赖晓媛的师姐钟晓琳于2008年进入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经过多个剧目的磨砺,各类舞台的洗礼,她已经是该中心的“台柱子”。16年来,她一直工作在正字戏发展的第一线,塑造了《妈祖》中的林默娘、《百花赠剑》中的百花仙子等多个经典角色,摘取国家级、省级多项荣誉。除了刻苦钻研、练习,提升技艺之外,钟晓琳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舞台经验分享给师弟师妹们。
分享也是一份传承,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彭美英的弟子,钟晓琳从师父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只要有时间,彭老师就会来剧团里指导我们,排练《荷塘月色》时她基本上天天到。我记得当时她身体不舒服,是吃完药后带病来的。老一辈艺术家的精神令我感动。”
1944年出生于陆丰甲子镇的彭美英从小热爱戏曲,对正字戏一见钟情。她荣誉等身,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如今80岁的她虽没能再上舞台演出,但一直坚守在正字戏传承第一线。日常生活中,她一有时间就会跑到剧团,为新生代演员们提供专业指导,乐此不疲。她将一身的技艺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徒弟。此外,她呕心沥血致力于正字戏历史文献的整理。2009年,她出版《正字戏》一书,2015年11月、2021年6月分别出版《正字戏》(有增补)、《南戏遗响——正字戏》……10多年来她先后发表多篇论文,著、编、出版的正字戏5本图书也都成为正字戏艺术教科书。这些书籍成为正字戏演员们的精神食粮,钟晓琳告诉记者:“业余时间,我会看彭老师写的书,这样能加深我对正字戏的理解。”
彭美英、钟晓琳、赖晓媛身上,有着正字戏代代相传的印记。2008年、2012年,陆丰在全市范围内公开招收两届共55名正字戏、陆丰皮影戏学员,委托广东粤剧学校、揭阳艺术学校办班培训;2008年至今,还分期分批选送12名青年演员到上海戏剧学院、广东粤剧学校、揭阳艺术学校进修导演、表演专业。同时,陆丰从京、津两地请来专家、老师提高青年演员的基本功和表演水平。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已基本解决了正字戏演(奏)员青黄不接的问题。现在,这些学员大部分已担任正字戏的主要角色,并多次在国际、全国、全省、全市的艺术赛事上获奖。
创新
紧跟时代创作精品剧目
施晓虹今年23岁,于2015年从专业院校毕业后进入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她饰演的《刘文龙》中肖淑贞一角令人印象深刻,表演过程中,她抬起兰花指,轻甩水袖,身段、手势、眼神、步伐等精准到位,展现了扎实的表演功底。
然而,兰花指、水袖等青衣的“拿手戏”到了现代戏《荷塘月色》中却成了一种阻碍。“《荷塘月色》是现代戏,没有这些传统戏的动作,也不能翘起兰花指。刚开始排练时,就要改变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同时,现代戏的唱词也不一样,需要一遍遍练习。”
施晓虹是陆丰市委托专业院校培养的第二批戏曲人才,来到剧团后,她不仅要演好传统戏,还要快速上手新戏,她成功完成了《荷塘月色》中陆小凤的角色扮演。正字戏现代戏《荷塘月色》是陆丰市近年来创作的3部正字戏现代戏之一,获得广东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扶持专项资金扶持。该剧由国家级非遗项目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彭美英导演,王辉、王怀民、彭美英编剧。该剧通过一个个人物之间的矛盾凸显,一个个矛盾的层层解决,逐步勾勒出一幅推进乡村振兴的多彩画卷,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和美乡村新貌呈现在观众面前,深受专家、观众的好评。
近期,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演员张作标正在为正字戏进校园活动排练传统戏《方世玉》,其饰演方世玉。在方世玉打雷老虎这段戏中,方世玉是个十几岁的小孩子,比较调皮,而张作标已经27岁,经过向师兄们请教,逐渐克服了年龄反差带来的表演难度。“这场戏下来要一个多小时,比较费体力。其中,有一个片段是方世玉被关在二楼阳台,他需要打破窗户从二楼翻下来。舞台上,通过道具展示出这里有一个窗,我就表演出如何抓住窗、踹掉窗,然后翻出来,之后继续表演。”每次在学校表演这段戏,学生们都非常喜欢。
除了进校园,正字戏还来到了乡村。“2022年,我去桥冲镇溪碧村乡村文化集市上表演,刚进入溪碧村的时候,我感觉那个村挺偏远的,人也不多。但当我走上舞台,我看到很多男女老幼围在台前,他们眼神中满是期待。我们当时演的是《百花赠剑》,表演完之后,观众们久久不散,这一刻我特别有成就感。”16年的职业生涯中,这是令钟晓琳最有成就感的时刻之一。
近年来,陆丰正字戏与陆丰乡村振兴工作同频共振。2023年4月9日晚,正字戏现代戏《金笔情》登上了陆丰市乡村振兴示范带擂台赛的舞台,向现场观众展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史。在广东省第三届《乡村振兴大擂台》第三场小组赛中,主办方运用背景环形屏幕,通过技术支持与艺术展现,让正字戏绝活“跑布马”在舞台上奔跑,配合正字戏音乐,一出场既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震撼,也能让人感受到陆丰实施乡村振兴的奋发拼搏、干劲百倍。那场比赛中,汕尾陆丰市以第一名出线,其中的非遗节目给观众留下极深的印象,当地丰富的非遗文化亦被更多人熟知。
未来
守正创新,推出新戏、新人
近900年历史的陆丰正字戏蓬勃发展背后,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对此,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负责人陈文宾介绍:体制保障是最重要的原因。“陆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地方戏曲的繁荣发展,完善机制体制,解决地方戏曲艺术人才队伍后顾之忧。”
一方面,陆丰市委、市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保障,先后出台了《陆丰市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陆丰市建设文化强市规划纲要(2011-2020年)》等文件,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支持。同时,陆丰市将正字戏剧团转制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在陆丰财政相对困难的情况下,给了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60个编制,并给予了全额拨款,留住了艺术人才,为剧种传承保护和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体制保障和经济保障、人才保障。
此外,陆丰市委宣传部实施抢救保护工程,加大整理、抢救力度,牵头成立“陆丰市正字戏、皮影戏整理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启动整理工程,对清末民初海陆丰正字戏手抄剧本展开抢救和保护工作,对正字戏的优秀传统剧目、历史音像、图文资料进行整理、重排、拍摄,录制成视频资料,建立电子资料信息库,整理明末清初古剧目提纲本156卷,410多册。
新起点上,陆丰正字戏如何进一步传承发展?“正字戏传承需要坚持守正创新。首先,要不断培养人才,坚持政府主导、专业院校代培的模式,发现优秀人才、补充新鲜血液;其次,以‘精’为主,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剧目,创作紧贴时代脉搏的新戏;再次,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人民群众,做好‘非遗’项目进校园、戏曲下乡,培养新的观众;最后,把正字戏的粉丝圈、朋友圈扩大,借助国家、省的戏曲平台将新戏、新演员推出去,同时走‘小剧场流量化’路线,通过新媒体等形式,将正字戏推广传播出去。”陈文宾介绍。
传承一线
钟晓琳:让更多年轻人爱上正字戏
钟晓琳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正字戏市级传承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也是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骨干演员。今年30岁的她,师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彭美英,从事正字戏表演传承工作16年。
自2008年入行以来,她一直坚守在正字戏传承保护的第一线,示范引领中心职员传承好、发扬好非遗文化,为陆丰市建设文化强市提供更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妈祖》是送戏下乡惠民演出中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钟晓琳饰演该剧中林默娘一角。回想起该剧的演出过程,钟晓琳介绍:“妈祖是沿海渔民们比较信奉的,所以,每次我演完之后都能看到台下有很多老人家做出双手合十的手势。这说明,我们演出的角色受到了他们的认可,那一刻,我会感到一种使命感和成就感。”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字戏在海陆丰地区影响力巨大,剧团平时演出活动较多,平均一年有200多场下乡演出。演出之余,钟晓琳需要不断揣摩演技、钻研技艺,训练更是要下大力气。面对高强度的排练和演出工作,钟晓琳甘之如饴。钟晓琳介绍:“我觉得最辛苦最累的其实是在刚接到一个角色,你需要去刻画人物的时候。因为对这个角色你要去了解,想象自己就是这个人,那你要去体验她,去请教老一辈艺术家。”
排练、演出之余,钟晓琳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守正创新、活态传承正字戏。“有些人认为戏曲是老人家看的,我们需要不断纠正他们的观念。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正字戏和其它‘非遗’项目。我们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了很多正字戏的内容,年轻人看到以后很感兴趣,也逐渐成为我们的粉丝。”为此,钟晓琳成立了劳模工作室,多次组织授课活动,为戏曲爱好者解答疑惑。同时,频繁“触网”,丰富戏曲文化的传播与体验形式,一定程度上解决戏曲师资力量弱、专业教材缺少的现实问题。
钟晓琳表示:“接下来,我将继续守正创新,以实际行动带动更多青年演员更好地活态传承正字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我们‘艺’起助力‘百千万工程’!”
荣誉榜单
●2007年6月,正字戏作为广东省唯一代表,以优秀传统剧目《姜维射郭淮》进京参加中国“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展演,荣获首届中国“文化遗产日奖”。
●2008年11月,陆丰正字戏传统剧目《百花赠剑》参加第十届广东省艺术节展演荣获特别奖。
●2013年1月,彭美英的著作《正字戏》荣获“第九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2015年,《南戏遗响——“正字戏”》新版一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2013年2月,正字戏《得胜还朝》亮相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
●2014年9月,正字戏《刘文龙》获广东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和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作品二等奖。
●2016年6月,彭美英入选文化部“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2016年度戏曲专项扶持项目“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传承、导演正字戏优秀传统剧目《刺梁骥》《百花赠剑》。
●2018年2月,正字戏精品剧目《妈祖》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九洲大戏台和央视网同时播出,这是正字戏继精品剧《刘文龙》后第五次在央视播出。
●2018年6月,正字戏《吕布试马》参加广东省第九届戏剧中青年演艺大赛获金奖。
●2018年11月,正字戏优秀传统剧目《百花赠剑》参加“中华颂·长丰杯”第九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活动被评为优秀剧目(银奖),彭美英被评为优秀导演,林晓青(饰百花公主)、林大赠(饰海俊)被评为优秀演员。
●2018年12月,正字戏优秀传统精品剧目《刘文龙》选段参加“2018第三届‘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交流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专题展演。
●2021年11月,在广东省第十届戏剧中青年演艺大赛中,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演员获2金4银4铜。
●2022年12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彭美英获评首届汕尾市文艺奖终身成就奖。
●2022年1月,陆丰乡村文化集市诞生,正字戏登上乡村大舞台。
●2023年10月,正字戏乡村振兴题材大型原创现代戏《荷塘月色》分别在广东电视台岭南戏曲频道和大湾区卫视播出。
●2023年11月正字戏《刘文龙·锄奸》入选文旅部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高腔优秀剧目展演。
●2023年12月,正字戏《吕布试马》在“2023粤戏越精彩·广东省地方戏曲传统折子戏展演”中荣获“十佳传承剧目”。
●2023年12月正字戏《吕布试马》入选国家文旅部主办的弋阳腔与高腔优秀剧目展演e配资开户。